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2021-01-16 02:11:39
  • 0
  • 0
  • 3

来源 | 新知学院

能否全方位了解KOL,是衡量经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。

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,每天浏览各大资讯APP必不可少;对于达人经纪人而言,每天细读每个签约达人的创作内容也是重中之重。

今天,新知学院的专业经纪人Nancy给大家分享几位他所熟知的创作者老师。让我们从老师们的视角,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内容创作这件事儿、如何创作出业内广受好评的优质内容。

 

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
财经金融,简单说!-陈思进

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
某国际金融财团风险管理资深顾问,央视大型纪录片《华尔街》《货币》学术顾问,前宏利金融财团(Manulife)全球投资部风险管理资深顾问,长篇小说《绝情华尔街》三部曲作者……

这一系列高大上的头衔都指向了陈思进。

其实,创作对于陈老师来说是副业,每天只能花一个小时,而最多也只能花一个小时进行创作。好在,陈老师的专业积累十分丰富,这使他有能力结合当下热点来创作一些独有的观点。除了财经类视频,财经专著或者财经类的科普内容同样是他擅长的。特别要说的是,陈老师的长篇小说《绝情华尔街》正在做影视化改编,不久的将来将会在银(荧)幕上与大家相见。这种成就无疑是对创作者超高的肯定。

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
除了小说影视化带来的满足感,十多年前陈老师也因为内容被肯定欣喜过。他最早在腾讯微博的第一篇文章《为何欧美富翁的太太多半非美女》,上线不到24个小时,阅读量破千万,腾讯微博上的粉丝从几千突增到10万。对陈老师来说,第一次感受社交媒体的魅力,再回想都会心动。

成为作家是陈老师打小的梦想,当有朝一日陈老师的副业变成主业,相信他会带来更多优质内容与大家相见。

延伸阅读:ElleMen睿士专访:出国三十年,我却觉得自己从未离开中国

来源 | ELLEMEN睿士

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
我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自费去美国的留学生,在那个年代,出国是多数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首选,能出去的人都是学霸中的学霸。

和现在不一样,当时要拿到美国签证是非常困难的,并不是拿到了学校录取通知书、甚至全额奖学金就行,没有人有把握一定能过,概率就像是中彩票一样。我当时有六个学校的offer,前人告诉我沿海大城市的学校签证比较难过,我就选择了中北部城市克利夫兰的州立大学。

和我一批进去签证的有两个同学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,但他们都没过。我觉得能过签证主要是因为我的担保人很好。是我舅公杨忠道,他时任藤校宾大数学系的主任,是一个相当有名的科学家(如有用他名字命名的“杨忠道定理”),在拓扑学领域里和丘成桐是齐名的,签证官觉得我是正儿八经去读书的。

第二是因为我的托福、GRE成绩比较好,英语口语也不错,我外婆是教会学校毕业的,我从小就跟她生活在一起,时常会说英文。

当年有很多人签证签了三次都被拒签,他们就选择留在中国了,而他们在中国发展也非常好,因为正好赶上了国内经济腾飞的三十年。我们只是看到了不同的风景,大家生活得都很好。

我刚到美国的时候,特别从外表来看,美国并没什么震撼我的。特别我是从上海过去的,到的是美国的二线城市克利夫兰,更觉得也没什么特别surprise的地方。而且在那个年代,凡是和美国有关的书,大家都很感兴趣,所以我在出国前就对美国有很多了解了。

我上的第一节专业课那个老师是从东欧来的,口音特别重。我们那个时候学的英语都是书面英语,好似中央台说的中文,所以听带口音的一些专业知识,还是觉得蛮难的。另一方面,我最开始学的是机械工程,但我们那个时候和美国同学的水平差得太远了,人家已经在用电脑了,我们还在用手制图,一学期之后我转系修了一学年传媒硕士课程,随后去到纽约从零开始学了计算机,最后94年拿到了电脑科学硕士文凭,闯入了华尔街。之后一边工作,一边进修金融课程,几年后,转入了投行主业。

在我们那个年代,至少来自上海的留学生基本都不愿意回国,因为上海人私下觉得只有在国外混不下去了才回国。我们就算要海归,也想要混到一定的地位,才会考虑回去。很多都是在美国的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,再被派回北京或者上海的branch,拿双份工资,以及各种补贴。

留美工作最难的地方是如何拿到绿卡,我当年曾去美联储面试,他们都准备给我offer了,然后在background checking的时候,发现我不是美国公民,甚至还没有绿卡,就拒绝了我。我身边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

对我来说,留在美国最痛苦的部分可能是,在华尔街工作并不是我的初心,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,看着金融机构割他人韭菜、剪散户羊毛,这不符合我的三观。所以从2006年开始,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写作,也在国内出版了小说来揭秘华尔街。这对我来说既实现儿时当作家的梦想,也算是一种忏悔吧,因为我觉得我在华尔街真好似“为虎作伥”。

和很多第一代留学生不同,我回国的频率很高,从2010年开始就每年回国至少一次,在国内也有很多项目:上央视及地方卫视的一些节目、在各种报刊杂志开专栏、在国内出版各种图书,包括长篇小说,现在还参与了小说的影视改编项目,这也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。

我觉得我并没有离开中国,虽然出国三十年了,说中文时还能几乎不掺杂英文。我做项目也都是和国内的“后浪”接触,90后甚至95后。如果不是因为疫情,我现在应该在中国的,因为我本来从今年开始决定每年至少回国两次,而且每次在国内待的时间也会蛮长的。我写东西都是写给国内的人看的,所以我也要去了解大家在说些什么,在聊什么梗,所以基本你们说的梗我都能听懂,也都能接。

当然,我不后悔来北美,我相信90%的第一代留学生都不后悔这个决定,就像我说的,大家只是在路上看到了不同的风景。

一个很MAN的网上谈兵者-范洪涛

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
范老师的特点是,创作时间不定,有空就动手。

也许是做记者出身,长期形成的职业素养的缘故,他能做到有感而发,迅速成稿。而且头条号的文字可长可短,灵活性强。作为媒体人,他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到社会热点内容,以其独特的视角清晰表达观点,例如针对“重庆公汽坠桥事件”,他撰写的微头条内容得到网友高度认同,阅读量达到3433万+,评论量1.6万+,点赞量5万+。

对于一位以传递价值作为创作动力的写作者来说,没有什么比内容被广大网友认可更令人兴奋的了。随着创作频率越来越高,网友的互动,正能量的传播,社会价值的扩大化让他产生了在头条深耕细作的念头。目前,范老师已经是30万粉丝的创作者。

让科技更有趣-智慧科技迷

新知KOL专访|爆款内容背后的写作大神,是如何炼成的?

智慧科技迷早年赴荷兰从事海洋工程工作,参与多个世界知名工程,解决了多个世界级难题。由于专业知识过硬,智慧科技迷创作的内容始终丰富且有趣。 

作为一名科研人员,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自媒体后,智慧科技迷开始将专业化内容输出给大众。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科技的有趣,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。

2019年1月份,他受美国科勒的邀请,去美国拉斯维加斯参与CS消费电子展的直播,连续5天每天2个小时的直播。每天直播结束后除了和当地科技公司代表聊天外,智慧科技迷更多的时间就是在做内容创作。和粉丝互动带来的极大的兴奋感,让他萌生了全职新媒体的想法。现在智慧科技迷基本上是在全职做自媒体,一部分时间做创作,一部分时间用来大量学习看内容,创作成了主业,也成了最大的爱好。

(思进注: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,不构成投资建议,更并不代表本号立场。文中的论述和观点,敬请读者注意判断……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